时间: 2024-08-10 18:53:08 | 作者: 环保设备系列
差不多七年前,中国家电企业TCL收购法国彩电制造企业汤姆逊,有人欢呼;将近6年前,中国PC厂商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媒体为之雀跃,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完成了国际化和向世界级品牌的跳跃。
今天,一家芬兰企业已经不满足于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的定位,提出要成为客户的绩效提供商。
“简单地说,就是实现用户的一切需求,从前期市场规划、设备制造安装,到售后服务,甚至为公司运营管理等整一个流程提供服务。”美卓公司CEO Jorma Elorita在赫尔辛基接受包括中国经济时报在内的中国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也就是说,我们能保证,通过我们的服务,客户的投资一定能赚到钱。”美卓矿山和建筑部门的总裁Jora Ney Colagrossi,这位来自巴西的西班牙后裔,操着浓重南美口音的英语说。
这家名为美卓(Metso)的公司,虽不为公众所熟知,但在采矿、建筑、发电、石油、天然气、金属回收、造纸和纸浆行业的设备制造领域,可谓是名头很大。这么说吧,在中国,从西气东输到三峡工程都有他们提供的设备。
看起来美卓的业务很庞杂,但它也只是专注这些领域中的一小部分业务,当然是最赚钱的那一块。
关于美卓的历史,已经很难从一个具体的故事说起。经过无数次的并购重组,谁是最早的美卓企业甚至都很难辨认。到今天,美卓的工厂和客户服务中心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有29000名员工,出售的收益64亿欧元。
不过,令美卓记忆清晰的一段历史是,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卓就为中国广州纸业提供造纸机。尽管那时西方,而芬兰却站出来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今天,在赫尔辛基美卓总部的办公楼里,还能看到视察广州纸机的照片。
“我们在中国有50多年的服务经验。”美卓在给中国客户介绍自己时,这句话很有说服力。因为目前美卓在中国的客户中,有不少类似玖龙纸业、太阳纸业、恒安集团以及中海壳牌这样仅有一二十年历史的年轻伙伴。
一个最传统的制造企业,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全球竞争力?为什么能成为这么多专业领域里的领导者?记者一路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1926年,世界上第一台破碎机正式诞生在德国,现在世界最先进的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却在芬兰工业城市坦佩雷生产,这是无数次并购的结果,也是这个北欧国家“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
“The world shapes us”( 世界塑造了我们),美卓公司2009年的年报用这句话做了封面标题。
随着业务领域在全世界内不断地并购重组,美卓还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制造业的设备提供商向服务商的转型过程。
起初,芬兰矿业的发展依靠原材料和进口设备与技术,而后,国产设备取代了进口,进而自己的设备又出口,并在这些设备上加载了自己的应用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发展了高科技生产和技术系统,同时扩大了咨询服务。
作为一个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520万的北欧小国,并不为国人所知的是,芬兰最近十年曾多次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具竞争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国家,这一点,通过人们熟知的诺基亚从一个伐木场演变成为一个称霸全球的移动通信制造商,就可略见一斑。而美卓走的也是同样一条路径。
“目前,虽然芬兰大部分矿石都已经耗尽,但采矿业、金属制造业所需的设备,以及与此相关的电子自动化和研发部门仍是芬兰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芬兰经济研究所(ETLA)所长Pentti Vartiazai说。
这个过程中,芬兰许多企业被迫关停,但经过并购重组,一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企业诞生了。
“我们相信衡量美卓的价值尽在我们向客户交付的结果当中。这正是美卓坚守承诺,决不在服务和向客户提供的产品上妥协的原因。”在美卓中国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表达。
“We shape the world”我们塑造世界。同样,美卓公司2009年的可持续性发展报告以此为题。因为美卓有了新目标:向绩效提供商转型。
首先,在组织架构上,“去年,我们把能源和环境部门整合到一起。在几大业务部门,我们已把原来按产品分部门,改为现在按业务性质划分,分为设备和服务两条线,以保证增值服务渗透到每一条业务线。”Jorma Elorita说。
“我们之所以这样强调服务,是基于客户的强烈需求。设备是一次卖出去的,但服务的需求,却要持续几十年。这是个很稳定的收入项目。”Jorma Elorita丝毫没有掩饰这样做的目的。
事实上,从2001年以来,美卓的服务业销售比重已经翻了一番,实现收入22亿欧元,占净销售额的33%。而从事服务业的员工只占员工总数的20%。
“只要客户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就可包办一切。”哪怕客户只是一个投资者,没有一点专业经验,也可以为他搞定一切——从前期的规划设计、产品规划、设备提供、售后服务,甚至运营和市场。
“可以说,美卓最后的目标是,让客户离不开自己。”Jora Ney Colagrossi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有客户在手,还愁没钱挣吗?
中国是一个大工地,从采矿到发电,从建筑到造纸,各种设备需求量大增。尽管2009年中国已经超越芬兰本土成为美卓的第二大市场,在中国的出售的收益也已达到6亿欧元,但设备需求日益饱和的美国市场仍是美卓利润的最大来源。这其中的奥秘,就是看不见的服务比看得见的设备更挣钱。
尽管Jorma Elorita去年曾经6次来到中国,“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这样的服务性合同签订。”不过,他马上补充道:“我们始终相信很快就会有了。”
支持这个说法的是,美卓中国公司已经挑选了两名中国项目经理前往美国培训,可以胜任客户从售后服务到技术咨询的需求。
“服务客户,就必须贴近客户。我们全球300多个技术服务中心,能回答本地客户80%的问题,而不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要求助芬兰总部。”Jorma Elorita指着投影仪上星星点点的图标说。
即将投产的美卓上海自动阀门工厂及设在山东的服务中心正是这一思路的产物。当然,更重要的是提供真正贴心的服务。大量吸纳本地化人才,也就成为这家跨国公司的基本策略。在几个业务部门的芬兰工厂,记者都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员工,有的是来培训的中国工厂负责人,有的是留学生留在芬兰,负责中国客户的服务。
“中国市场太重要了。中国目前造纸和纸板产量是8000万吨,而印度只有800万吨。”Jorma Elorita说。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卓在中国造纸业已经占据30%的市场,尽管还只是以设备为主。
细究起来,美卓的故事并不神奇。正如国人抱怨的8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的故事一样,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掌握了微笑曲线的高端,即研发和销售经营渠道。而中国公司仅仅是这个链条中间一个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
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产业体系就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上升到63%,主要发达国家71%,中等收入国家61%。
分析人士认为,“我们在国际市场,仍以中国制造为符号,服务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短板。看看世界企业怎么来实现这个转身,对正处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之中的中国来说,应该具有特别的意味。”